赴英留學成律師卻染酗酒惡習 Esther Chu:知識不可取替家庭關係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8/09/07 19:07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0

分享:

分享:

Esther Chu指出,知識不可取替家庭關係。(相片來源:i stock)

最近,分別在香港兩所大學出現教授殺妻新聞,令人不寒而慄。報道着眼點,在於兇手的身份及其知識水平,為何這兩位學術賢者,竟然會做出殺害自己妻子的行為,實在令人匪夷所思。

年前,另有一宗老師在網上誘姦未成年少女的舊新聞,碰巧那位犯案老師是朋友相熟的外甥,他知道親戚出事後,感到相當震驚。因為外甥由細到大都是負責任的乖乖仔,大學畢業後,成為一位相當受歡迎的中學老師,朋友完全不能相信外甥會犯下如此大錯,影響一生。

在我們的文化中,總認為這樣的案件,理應是黑社會或流氓的所為。我們潛移默化地相信,學識和人格是成正比的,所以當犯案者是所謂的斯文人,大家都非常錯愕。

大家應該有留意,近年家庭暴力以及性罪行案件大大增長。除了因為社會的種種壓力以外,我認為其中一個主要原因,是現代家庭文化意識不到關係的重要性,我們過份着重學術上的知識,卻缺乏基本的家庭親密關係,促使我們找尋其他刺激,最終弄成悲劇。

我認識一位曾經酗酒的朋友,他在傳統的新界圍村長大,自小被父母送到英國讀書,由於他是長子,當然得到特別寵愛。然而,他們一家很少溝通,父母忙碌工作,甚小傾談,就算有機會對話,話題總離不開努力讀書。到他長大之後,如家庭所願,光宗耀祖地成為一位律師,不過,他的私生活卻一塌糊塗,亦開始酗酒,令他痛苦非常。

他告訴我,人生最遺憾的一件事,就是不能親近及了解他的父母,在最需要父母的時候,他們亦不在身邊。在英國的日子,內心有一個很大的空洞,是書本不可以填滿的,後來發現了酒精,便不能自拔。幸好,他找到了信仰,找到一個可以令他窩心的地方。現在,他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,也是一個經常擁抱孩子的爸爸,子女經常和他傾吐心事。朋友的經歷是一個反面教材,讓他真正知道什麼對子女最重要,不會再重蹈覆轍。

最近,和警察朋友談及以上的話題,他告訴我,大部份網上性罪行犯案者,6成以上都是專業人士。所以,知識不等於道德,知識亦不可以代替關係。

我在GoKids的節目經常強調,孩子由出生至六歲的首年是非常重要的,孩子在我們身上學習對錯,是他們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根基。很多參與的父母都相當同意,也會花很多時間建立親子關係。然而到了越來越早的孩子入學年齡,開始要上pre-N、N班、幼稚園等,開始加入了各家長的what’s app組群, 價值觀便會慢慢轉移,把大部份時間花在學習知識和參加興趣班,反而簡簡單單一家相處時間越來越少。我亦認識某些極端例子,假期總要找其他家庭一起節目,因為不懂一家彼此相處。這個階段,亦是很多婚姻容易出現問題、夫妻睇法出現分歧的時候。

其實價值觀轉移的原因,是因為價值觀還未形成,父母並未真正知道自己相信的是什麼?很多父母還在恐懼之中,害怕如果讓孩子多玩耍,會否影響學業?如果現在不催谷,入不到一間好學校,會否影響他的前途?如果讓孩子順其自然,會否影響面試?如果、如果、如果............這些如果代表了現實,這些如果會令你相信你的如果是絕對的,成為你身體力行的普遍價值觀。

學習很重要,卻不能取替家庭關係,孩子的心需要窩的,父母在學業以外的體貼和關愛才會令子女滿足,當孩子感到內在安全,便會得到信心,不用追求外在的肯定了。希望最近的新聞能給父母一些啟示,為了愛孩子認真地思考,應該花時間在什麼地方?是否跟隨普遍父母相信的?還是膽敢不盲從普遍價值,追尋你渴望的家庭生活,不讓孩子遺憾!

文章獲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授權轉載。

【更多教養報道】

放手讓子女接受挑戰 Esther:過分保護會造就高分低能

學校籲家長謝絕訪客營造學習氣氛 Esther Chu:家可能變成監獄

撰文 : Esther Chu